雅琳阿姨〈88學年至東門服務〉重點公告:
目前分類:認識亞斯伯格、妥瑞兒、過動兒 (20)
- Oct 29 Tue 2013 15:00
10/29家長來電-雅琳阿姨...我孩子需要看心理醫生嗎?什麼是資源班?請參閱
- Jun 06 Thu 2013 10:17
家裡或班級有過動兒嗎?「我們班上有過動兒」教孩子學會正向相處
- Mar 14 Thu 2013 15:56
趙XX施暴對待導師及同學需要兒童、家長、老師、治療師及醫師共同努力-注意力缺損症 病情恐持續到成年
- Jul 12 Thu 2012 05:27
你家是否也有ADHD的小孩?動畫「腦海奇航」讓你更認識
🌱
🌱
🌱
🌱
🌼
🌼
🌼
🌱
🌱
🌱
🌱
特殊需要的孩子並不奇怪或特異
他們要的只是跟一般孩子一樣
# 被接受
有任何人願意把這則訊息
po在你的塗鴉牆上一個小時嗎?
🎈應家扶中心小朋友的請託。
🙏願意的請幫忙《請複製再貼上》
- Jul 11 Wed 2012 10:31
亞斯伯格症是什麼?
- Jul 01 Sun 2012 11:19
妥瑞氏症是什麼?
- Jun 19 Tue 2012 09:56
認識我們的好朋友--跳跳虎
- Jan 13 Fri 2012 07:43
親子天下雜誌-30期-打破過動兒的5大迷思
過動兒一定像馬達動個不停嗎?非用藥不可嗎?何時是過動兒的黃金治療期?《親子天下》破解過動症的5大迷思,幫助讀者認識過動兒,了解診斷形式與治療方法。
「均均(化名)今年小二,老師常抱怨他上課愛講話、坐不住,像裝了馬達一樣中午都不睡覺。他的座位被排在教室最後一排,排隊領營養午餐時常常跟同學推擠吵架。老師問我要不要帶他去給醫生評估,我好擔心他是過動兒。」
過動兒不像視覺障礙或智能障礙有明顯的指標可循,診斷的灰色地帶大,均均媽媽的擔憂反映了許多家長的心聲。
- Apr 11 Mon 2011 15:01
謝謝班上的小媽媽,對同學最有愛的表現--「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 Mar 24 Thu 2011 15:43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要用藥嗎
在臉書 有一位老師說 參加一場研習-,有關ADD和ADHD服藥的議題,在看了博士播放的影片後,令老師們感到很震撼...結束後詢問我的看法...只能說...用藥與否?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但教育觀點及使用的策略,我是認同的...但反對用藥的言論宣導極端、嚇人...
雅琳阿姨--最怕一些學者 自以為是的發言 既不是醫師也不是藥師 疏不知延誤孩子病情 教育部應該開課先給那些學者教授上課 他們只要授課有關兒童發展領域就好 至於用不用藥還是要尊重專業醫師吧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到底需不需要吃藥? 馬大元醫師
- Jan 10 Mon 2011 17:37
台灣之子銳減 遲緩兒問題卻大增--自由時報
〔地方記者/連線報導〕台灣的出生率頻創新低,遲緩兒的人數卻是屢創新高。近四年來,每年增加人數都超過千人。全國九十九年的遲緩兒人數,粗估一七四七五人,較內政部九十八年公布的遲緩兒人數一六一六七人,更增加約一三○八人,正視遲緩兒問題,刻不容緩。根據內政部計資料顯示,九十三年的遲緩兒的人數為一一七七八人,九十九年粗估已達一七四七五人,七年來,平均每年出現九五○位遲緩兒,相對於台灣出生人口去年只有十六萬六千八百八十六人,較二○○九年減少二萬餘人,出生率一直下降,學習遲緩兒的人數不斷增加,國人生育品質與數量其實同樣令人擔憂。全國去年的遲緩兒通報人數,以台北市三○八一人最高,其次是新北市二五五三人,接著是桃園縣一三九二人、雲林縣一二九二人、南投一二四八人,彰化縣也有一二四二人。遲緩兒的治療黃金時間是零到三歲,桃園縣社會處長張淑慧表示,老一輩對於遲緩兒大多認為是「大隻雞慢啼」,容易掉以輕心。此外,弱勢家庭對於幼兒無法投入太多心力照顧,導致幼童發展明顯落後同輩孩子。
多因隔代或弱勢外配教養
高醫副校長鐘育志說,診間常見孩子快二歲了還不會走,多半都是隔代教養或是外勞照顧的孩子,有些是過於呵護,有些則是疏於照護。發展遲緩兒中表現於語言遲緩的比例最高,約佔有一半。嘉義基督教醫院發展遲緩早療中心統計顯示,主因可能是其成長的環境中文化刺激不足,例如家中人口稀少,或者少有人對他講話,以致語言刺激不夠,外籍婚配家庭中經常出現的語言隔閡,也有可能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嘉義市政府社會處社福科長溫秋蘭說,外配家庭很多是經濟弱勢,可能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澎外配比例較高,每三對就有一對,澎湖縣社會局調查,去年澎湖通報遲緩兒案例七十例,其中新台灣之子就有十五例,佔二十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零到六歲兒童出現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六至八%。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分析說,遲緩兒通報案例逐漸增加,應該是宣導奏效,家長願意深入評估孩子的發展狀況,以便即早因應。家有遲緩兒,對每位家長和社會都是負擔,但是只要發現得早,多數來得及矯治。張秀鴛指出,治療人員除了派駐醫院、身心障礙醫療機構、托兒所與幼稚園外,目前也推行定點與到宅服務,視個案協助治療遲緩兒。另外也針對偏僻鄉下醫療資源的情況,由衛生署派出護理人員與語言及復健治療師到偏鄉衛生所駐點服務,以協助弱勢區域遲緩兒。
- Jan 05 Wed 2011 08:08
老師還是選擇原諒,反觀相反角色呢?愛與包容著墨空間大 我想
國三生持椅砸傷懷孕女導師
【潘岳╱宜蘭報導】宜蘭市復興國中驚傳學生持椅砸傷懷孕女導師校園暴力事件。一名有「品行疾患症」的國三男生,五天前,在跨年當天放學後,不滿女導師要求留校補寫作業,突然情緒崩潰,粗口嗆聲,還抓狂似拿起椅子擲傷女導師右手臂,懷孕三月的女導師還因驚嚇動了胎氣出血被送醫安胎,當時出面制止兩名男女同學亦遭波及,幸傷勢無礙,而受傷女導師與兩名同學事後都選擇原諒這名有精神疾病男同學失控行為,不予追究。學校則在事發後,立即通知家長帶回管教二個星期,並於今天召開個案輔導會議,決定如何處分、處置這名傷人學生;而無奈的家長已當面向受傷三名師生道歉,取得諒解,也向校方透露有意將兒子轉學到適當環境就讀意願,以免再生意外。
品行疾患者學生易動怒
校長陳正吉表示,這名屬「品行疾患者」的潘姓學生,因容易動怒、發脾氣,會跟任課老師發生小衝突、講出不雅的話也會向老師、同學嗆聲,但尚無動手傷人暴力行為;而他再固定接受心理醫師治療與校方配合輔導,近半年來,情緒上控制進步不少,沒想到,好端端又突然間情緒大失控,大家都很訝異。教務主任康興國說明,上星期五即去年最後一天,校方在下午舉行歲末聯歡活動,安排三年級同學做才藝表演,結束後亦為放學時間,石姓女導師要求潘生補寫未交作業;詎料,潘生回到教室後,突然情緒崩潰以三字經痛罵女導師,甚至嗆聲:「我要讓你死」。接著,拿起椅子擲向女導師,女導師見狀,以右手臂阻擋,導致手臂紅腫,還扭傷腰部,懷孕三個月的女導師更因此動了胎氣出血,送醫安胎。而當時在場兩名男女同學,上前勸阻潘生時,也遭波及,一人遭打到牙齦出血,一人胸部挫傷,幸都無礙。
被砸老師原諒學生
- Nov 21 Sun 2010 11:34
慈母不棄 自閉兒變球王
2010/11/21 06:30
蘋果日報
【張勵德╱台北報導】母愛最偉大。今年66歲的蔡秀華,其么子宋奇龍從小罹患自閉症、有語言障礙,但蔡秀華不放棄孩子,30年來把奇龍當正常人教導,帶他打保齡球,還教他唱歌、安排他到各地表演增加信心。
獲保齡球賽亞軍
如今奇龍不但能在食品工廠穩定就業,去年更代表台灣參加亞洲盃殘障保齡球賽奪得亞軍,讓媽媽欣慰。昨智障者家長協會舉辦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總決賽,頒發「父母深情獎」給蔡秀華,表揚她對孩子的付出。奇龍也很感謝媽媽,兩人昨表演合唱後,他不但給媽媽大擁抱,更用力說出:「媽媽我愛妳!」蔡秀華育有三子,30歲的么子宋奇龍罹患自閉症,導致語言發展障礙,到5歲還不會說話,但蔡秀華不放棄孩子,11年前丈夫過世,她母兼父職,全心教育奇龍。在媽媽教導下,奇龍從小不用家人擔心,不但能自理生活,更是家事的好幫手。10年前宋奇龍開始到食品工廠上班,蔡秀華每天在他出門前都會叮嚀:「要認真工作,不可以隨便生氣,要綠燈才能過馬路。」奇龍也相當聽媽媽的話,從不遲到早退又認真工作,讓工廠主管相當讚許。
- Sep 24 Fri 2010 06:37
注意力缺損症 30萬成人易恍神--中國時報
卅七歲的黃先生在證券公司擔任部門經理,每天在股市交易期間看報表,某日被發現他簽核的報表少了一個零,若交出去,公司將損失上億。這麼粗心大意讓他警覺「很不對勁」,結果就醫診斷為「注意力缺損症」。據統計,台灣這種成年版的「過動兒」約有卅萬人,若覺得自己工作上常出紕漏、為小事分心,最好尋求專業協助。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楊聰財表示,國外統計,罹患「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症候群」(ADHD)的比例占人口的三至六%,其中三成是 「注意力缺損症」(ADD),約占人口的一至二%。以全台灣一千六百萬成年人計算,約有卅萬成人有注意力缺損問題。
楊聰財說,類似黃先生這樣把數字少看一個零的狀況非常普遍,一般民眾常以為只是一時粗心,直到錯誤百出或釀成大禍,才會警覺不對勁。
黃先生差點害公司損失上億,他回想發現「注意力不集中」帶給他極大生活困擾,例如常把洗面乳當牙膏使用,容易被小事情分心,老婆小孩說話他也經常充耳不聞。就醫治療服藥一段時間,配合注意力訓練後,現在他在工作上可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生活也不再丟三落四。
- Aug 02 Mon 2010 18:01
小孩常眨眼聳肩 當心妥瑞氏症--自由時報
文/蔡明蘭
一名8歲男童常有眨眼睛動作,到眼科就醫,被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點藥水後,有改善,但不久又開始;最近他時常出現嘴角陣發性歪一邊,合併眨眼動作較頻繁,甚至不停地發出乾咳聲音,但檢查又沒有感冒或痰音,一到晚上熟睡後,就停止抽動。
如果他這種情形斷斷續續超過1年,或影響到日常生活,或班上同學上課,就必須考慮吃藥治療。
◎妥瑞氏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神經行為疾病,學齡兒童發生率約1%到3%,特徵是:
- Aug 02 Mon 2010 17:55
自閉症-家長善用資源早篩檢、輔導處評鑑看板
自閉症的盛行率約為每48人口中有一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4.5比1 (CDC,2015)。在臺灣根據統計若與10年前資料相較,自閉症者增加1.5倍,是身心障礙者增加幅度最大之一。家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著手,從出門穿衣、穿鞋、乘車、飲食、遊戲、運動(騎自行車、游泳、直排輪、打球)等項目從小教育、訓練養成正常生活習慣,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父母親也可以養成隨處教,孩子隨處學的習慣。
每54名兒童有1名自閉兒 (CDC,2020)
1、調整心態,理智對待
- Jun 10 Thu 2010 18:36
家有早療兒 邵昕盼廣設心智科
影星邵昕、婷婷夫妻有一名罹患「亞斯伯格症」的6歲兒子,兩人以身障兒家長身分,出席桃園縣政府早期療育的宣導會。邵昕透露,兒子等待醫院鑑定期長達7個月,漫長的等待往往讓許多家庭放棄治療,呼籲政府應該在醫院廣設心智科。
縣府社會處兒少科表示,桃園縣早療兒有四千多人,但是聯合鑑定與治療掛診,只需等待1.5個月至3個月不等。
邵昕夫妻早年住在台北縣新店市,為方便就學、就醫搬到台北市。妻子婷婷說,家裡有早療兒,父母很費神,「我家裡經濟狀況可以讓兒子接受較好的療育,但不見得其他家庭都能如此。」有些家長又要工作、又要生活,最後通常是選擇「放棄」治療。
邵昕表示,大台北地區即使是醫學中心也未必有設心智科,兒子1歲多時無法做細部動作,有易怒傾向,就直覺「怪怪的」;但預約掛心智科門診,一等就是7個月,等鑑定確定再治療,孩子快3歲了。
- Apr 29 Thu 2010 08:05
我有話說-過動兒是病 並非霸凌者--中時論壇
2010-04-29 中國時報 【陳韓武/北縣中和(過動兒家長)】
貴報報導法官重判過動兒家長十二萬,身為當事人我深感沉痛。我希望社會大眾都能了解過動兒的違常行為,是因為生病,並不是霸凌同學。
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當他三年級被發現有行為違常的時候,其實我還不知道什麼叫過動兒,當我們到台大醫院就診後,我們完全依醫生要求進行治療,熟讀《過動兒父母完全手冊》,並告知學校。
小孩子打人,做父母的確實要負起道義責任。所以事發的第二天,我立即到校跟對方及其媽媽道歉,也要求自己孩子道歉,同時承諾要賠償所有的醫療費用。但,學校認為我們沒有帶孩子治療,原來是我沒讓孩子服藥。事實上,需不需要服藥,台大的醫生還在觀察孩子需不需要服藥。
- Oct 24 Sat 2009 10:31
特殊教育納入過動兒 預算增5成
2009-10-24 中國時報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特殊教育法》修正案,明定特教預算在中央政府當年度整體教育預算中,不得低於四.五%,未來特教經費將大增五成。為達特教普及化,未來每縣市必須設立一所特教學校,且特教服務分類中也首度納入「過動兒」。
不過,專家認為,讓這些孩子留在普通班是最好的方式,政府應該協助增加「有經驗教師」的人數,而不是把過動兒集中起來,另設一個「過動班」。
赤子心基金會社工黃庭瑄表示,過動兒有些是過動(ADD),有些是過動加注意力不集中(ADHD),家長最在乎的,是老師瞭解這些孩子的優缺點,讓孩子成為班上的「資源」而不是「問題」。
- Jul 21 Tue 2009 15:32
小朋友不專心?檢測對症下藥
越來越多小朋友注意力不足,且往往造成小朋友學習進度的落差,遊戲中無法注意到其他人的行為,因而造成反應慢或是致生危險,甚至與朋友互動不良。
是否真有小朋友的注意力不佳的問題,可透過右邊3個方式檢測:
1.感覺統合障礙:
小朋友發展中的感覺整合不佳,使得小朋友過度解釋外界的刺激,或反應不夠;小朋友本體感覺與觸覺系統也不協調,使小朋友動作發展不好,呈現在行為就會上課過度反應或是心不在焉,以及因為手握筆不好,整個書寫動作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