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明蘭
一名8歲男童常有眨眼睛動作,到眼科就醫,被診斷為過敏性結膜炎,點藥水後,有改善,但不久又開始;最近他時常出現嘴角陣發性歪一邊,合併眨眼動作較頻繁,甚至不停地發出乾咳聲音,但檢查又沒有感冒或痰音,一到晚上熟睡後,就停止抽動。
如果他這種情形斷斷續續超過1年,或影響到日常生活,或班上同學上課,就必須考慮吃藥治療。
◎妥瑞氏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神經行為疾病,學齡兒童發生率約1%到3%,特徵是:
●不自主的動作,如眨眼、臉部和眼睛的動作、聳肩、甩頭。
●發出不自主的聲音或乾咳。
●發生年齡小於18歲。
●症狀斷斷續續超過1年,有符合以上4種條件者,稱為「妥瑞症」。
在診斷確定前,會建議一些常規檢查,以排除其他問題,如血液檢查、腦波、神經影像檢查,以排除如銅、鋅離子的不平衡,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不自主動作,癲癇、基底核的障礙等。
更需討論是否合併神經行為上的問題,例如無法專心、注意力短、強迫性行為、過動症等,一部分和遺傳基因有關,30%的人可找到家族史,有時需同時治療伴隨的問題或心理治療。
妥瑞症的原因並不清楚,一般認為和皮質傳到基底核紋狀體─下視丘的路徑失衡有關,約30%到40%兒童在青年期會逐漸消失,但大部分會持續至成人,但症狀會較輕微。
好發於5至8歲兒童,平均約5至6歲症狀開始出現,10歲時會達到高峰,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減輕,但如焦慮、學期剛開始、父母離異、家中變故、家中氣氛不協調等壓力,則會加重症狀。
剛開始可以嘗試以放鬆的方法及行為指導來幫助小孩,和學校老師溝通,多給一些活動空間,考試及閱讀時,若會甩頭影響答題,可以用方法來矯正。
合併無法專心上課者,可在適當時間休息,讓不自主動作得到紓解。
平常課後可做一些課外活動,如打桌球、散步等,消耗過多的能量。
臨床上小兒神經科常使用的藥物都有很好療效,父母需密切和醫師合作,謹慎記錄每一次藥物種類及劑量,對治療是否產生特定副作用及行為上的變化,提供醫師下次給藥的參考。
所以,當小孩出現習慣性、反覆性的不自主動作時,家長應特別注意及觀察,如果持續太久或反覆發生,應帶到小兒神經科做進一步評估。〈作者為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以下參考自有愛無礙
學校適應問題
--------------------------------------------------------------------------------
對於患有妥瑞症的兒童而言,上學其實並不如想像的美妙。由於語言及動作症狀的產生,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妥瑞症學童有學習方面的障礙。像是閱讀、書寫以及數學方面。
事前的溝通說明:
家長可在開學時,先準備好一本冊子或清單,詳細列出照顧妥瑞症兒童時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過去成功解決的辦法。例如,當孩子在班級中出現嚴重干擾現象時,可准許他到醫務室去休息一下,也許只要使個眼色或暗語,就能避免上課中所帶來的困擾。
同儕間適時的說明:
老師可在妥瑞症學童不在教室時,跟同學說明該生狀況。除了可避免其他同學的恐懼猜忌外,也可讓他們瞭解妥瑞症兒童所需要的幫助並學習尊重與忍讓別人。
教室中的特殊安排:
在學校,妥瑞症兒童通常都會有一些特殊需求。若可行的話,當妥瑞症兒童考試時,對於時間的計時可以寬鬆些。此外,為避免妥瑞症兒童不專心而安排其坐在中間的位置,反而容易增加其壓力與緊張。因此,可建議坐在前排側邊較為適當,並讓表現較好的學生坐在其四周,以增加良性的學習。
閱讀小技巧:
由於病情與藥物副作用的影響,妥瑞症兒童較不易坐著專心上課,且由於動作上的擺動,使的閱讀的段落容易脫序。因此,老師可將厚紙板裁出一條長長的縫,剛好可容納一至二行的課文,使其容易閱讀。
作業小技巧:
老師在交代作業時,應盡量簡化之。可將一次份量多的作業分小部分完成,並要求在家庭聯絡簿上立即寫上當日作業內容,且老師需在離校前過目。同時也可以鼓勵妥瑞症兒童以其他方式來代替「寫」功課,例如以錄音帶、打字或電腦等多元化的評量方式來繳交。
創意看待動作問題:
妥瑞症的兒童有活動方面的特殊需求,這時老師可以給予兩個座位,讓他在需要時能交換坐。或者在桌上給予揉捏黏土或橡皮擦,以期能更專心學習。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休息,例如允許出去喝杯水、離開座位一下子或上個廁所等等,讓 tic的症狀得到抒解。對低年級的學童,老師可給予較多的遊戲時間,而中高年級的孩子則能派給工作,例如幫忙收發本子、發東西等公務。除了可引發學生的自重外,也能發展與其他同學的關係。
雅琳阿姨〈88學年至東門服務〉重點公告:
- Aug 02 Mon 2010 18:01
小孩常眨眼聳肩 當心妥瑞氏症--自由時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