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天使出動 家長超放心 - 中時電子報

打針天使徐佳微出動 家長超放心(劉宗龍攝)

打針是每個孩子怕看醫生的最大原因之一,無論大小朋友,不少人因打針留下慘痛陰影。台大醫院兒童醫院一名白衣天使徐佳微(右圖,劉宗龍攝),10餘年來只要是院內「難打的針、難抽的血」都非她莫屬,1天打上40針的她,練就獨門快、柔、準針法,也成為院內「家長最愛」的打針天使。

「阿姨看一下,擦涼涼的藥藥哦!」「忍耐一下下,你好棒好勇敢喔!」被徐佳微「打過」的孩子都曾受這樣溫柔鼓勵,而一旁的家長更是完全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她打。

 

10多年前,台大醫院兒科部主任想找個專門打針的護理師,於是徐佳微應徵上了靜脈注射護理師一職,在其他醫學中心,這類職位叫做「IV Team」(靜脈注射小組),而台大兒童醫院由她1人掌局。

徐佳微表示,打針分為刺入血管的靜脈注射,例如打點滴,以及一般疫苗等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難度較高,她的工作主要幫患有癌症、心臟疾病、換肝換腎等病童抽血、打靜脈注射留置針(軟針),通常這些有病在身的孩子,打針難度比健康孩子更高。

徐佳微1天平均35至40針,對象從出生到10幾歲國中生都有,院內困難的針都由她接手,很多家長指定由她打針,不過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順利「一針見血」。

她回憶,曾有位3歲就因膽道閉鎖換肝的小妹妹,受感染需施打抗生素,但血管難找又愛掙扎,下針後一動就戳破血管,早上由兩名護理師和女童媽媽合力,仍制不住她,只能讓小妹妹休息到下午,請來4名護理師上陣,終於與小妹妹的血管抗戰成功。

因為打針,徐佳微獲得今年度兒童醫療貢獻獎兒童護理獎,她表示,打針的速度與準度只能靠經驗累積,而打針最大的目標就是「快快讓孩子結束痛苦」,其實小小孩看到她仍會怕,通常到6歲開始能溝通後才會喜歡她,她笑稱自己是「家長最愛,但小孩最怕」的護理師。(中國時報)

「妳到底會不會打針?」診間常出現患者或家屬對護理師的酸言酸語,打針不只技巧問題,更牽涉患者體質、年齡,太胖、太瘦都不易找到血管,若患者沒好好配合,小心打不好引起水腫、感染發炎,甚至刺進骨頭。

三軍總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劉永芳表示,用於打點滴的靜脈注射比打疫苗的肌肉注射難度高,最大主因是找不到血管;她形容,止血帶一綁就浮現血管的患者,被暱稱為「高速公路」,通常可以「一針見血」,反之,當護理師找不到血管會稱患者血管很沉,必須靠觸覺摸出血管位置。

 

徐佳微說,每個人血管粗細不一,如遇到大哭大鬧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她呼籲家長別把焦慮、不安轉嫁到醫護人員身上,相信專業,才能讓痛苦快快結束。(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pst0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