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麟╱臺北報導 國語日報

 教育部委託兒童福利聯盟與家扶基金會製作的《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例彙編》、《兒童及少年保護Q&A》手冊出爐,將分送給全國中小學,手冊彙整各種兒少保護案例,包括學童遭受身體虐待、性虐待或受忽略等,並附上「給老師的錦囊妙計」,教導教師相關法規及通報方法。

 教育部訓委會表示,從各縣市執行兒少保護的統計來看,對學童施暴、漠視疏忽等,近八成是父母或養父母。師長是主動發現及協助學童最重要的人。判斷學生須公權力介入保護,有指標可參考,例如受精神虐待的學童可能有自我傷害、偷藏食物、吃垃圾桶食物或偷竊等行為,被疏忽的兒童可能有外表髒亂、身體發出異味、經常無精打采、嚴重皮膚病未就醫、經常遲到或偷取食物等行為。

 有些教師擔心通報後,家長遷怒到學童身上,或是到學校理論。訓委會指出,教師通報時,可同時指導學生自保方法,像隨身攜帶哨子、手機等求救工具,保護自己的頭、臉、頸、胸及腹部,有危急狀況馬上離開現場等;面對家長的情緒,教師要以堅定的態度、委婉的語氣告訴家長,家暴、疏忽及虐待是法律明訂禁止的。

 兩本手冊可上教育部網站(www.edu.tw/),依序點選「本部單位介紹」、「訓育委員會」、「刊物彙集」查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mpst0146 的頭像
    tmpst0146

    新竹市東門國小健康中心 1091223部落格已搬家

    tmpst0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