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記者花孟璟、張聰秋、阮怡瑜/綜合報導〕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尷尬年齡,在學校、同儕關係、家庭上,若挫折容忍度不夠,很容易「想不開」。彰化秀傳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鄧博仁與心理輔導諮商專家彰師大副校長郭麗安認為,青少年出現自我傷害時,就是求助的警訊,不能等閒視之。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李美瑩說,單親家庭的孩子較容易遇到「缺乏愛的感覺」,如果周遭的支持系統不足,對挫折的忍受度又較低,很容易產生負面念頭。
當發現孩子有自殘行為、或釋出可能自殘訊息時,老師和家長須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有可能是「對世界已無眷戀」,或是為了博取大人的關愛及注意,也可能只是想要宣洩情緒,甚至是「求救訊號」,如果周遭環境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的對象,孩子是很危險的。
李美瑩建議,校方可以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教導孩子「學習愛妳自己」,除了找學校老師諮商,也可以打衛生署的免付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或者打給張老師、生命線。
此外,對於彰化某國中的師生心結,醫師鄧博仁建議校方,彰化縣衛生局委託專業精神科醫師進駐校園成立的「心理諮商站」,應該可給予學生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pst0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