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祥/淡江大學講座教授

  桃園縣有一個九歲女童兩年來離家出走五十多次,成了派出所常客,最近又蹺家在大賣場偷食物被發現,家長據報到派出所領回。女童父親從事高科技產業,母親也是國立醫學院畢業,夫妻收入豐富,沒有經濟的壓力,對女童也十分關心,「只要她開口,要什麼都可以給。」但女兒就是在家裡待不住。在家時如同小暴君,說謊、搞破壞樣樣都來,女童母親無奈的說:「我已經不知道要如何管教女兒了?」

  女童曾被社會處安置、管教過,根據社工人員的看法:「小孩子還好哇!」他們認為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管教有問題。母親說女兒蹺家五十多次,社工員則認為:「太誇張,怎麼可能?」有時女童晚了十五分鐘進家門,就被認為是「蹺家」,管教不當的結果,造成她懼怕回家,親子間關係變得緊張。

  相信這絕不是一個個案,是現代社會中經常發生的案件,只是有些程度比較輕微,有些沒有見報而已。現代的年輕父母都是在臺灣經濟起飛之後出生,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因經濟起飛、社會繁榮,年輕父母的事業壓力極重,雙薪家庭很普遍,雖有心卻無力照顧兒女,只好請祖父母或保母代為照顧,親子互動機會不多,關係自然冷淡;加上對孩子期盼殷切,管教嚴格,經常產生摩擦,管教問題層出不窮。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常說自己很關心自己的小孩,也有一套管教的哲理與方式,但問題是親職教育一直不受重視,很少年輕父母在就學期間或結婚之前,接受過親職教育課程。因此,很多的父母都是「不知如何為人父母」,對孩子關心常是物質欲望的滿足,而管教總是「愛之深,責之切」的模式。結果,期待和現實產生了落差,孩子不受教,在校成績不佳,讓父母束手無策。

  孩子愛蹺家,在家無法管教,可能與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態度有關。現代的父母除了事業的發展,也必須學會教養孩子,應打從心底起關心自己的子女,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而親密的親子關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親應接受親職教育,參與協助子女成長的活動,如果有問題,也可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桃園女童個案確實有讓為人父母深思之處。

另一篇也供您分享 國語日報
「社論日日談」孩子才是真正的財富

 電視舉行選秀歌唱比賽,一名十五歲國三學生在舞臺上淚流滿面。比賽題目是「給最愛的人」,他說,希望媽媽能多給他一些愛。

 他每次都是一人獨自搭車北上參賽,孤單寂寞到主動與鄰座乘客搭訕。他的外號是「便利貼男孩」,因為在家中只能看到父母留下的紙條。更離奇的是,他都自己煮飯,而弟弟也是自己煮,因為「嫌我煮的不好吃」。

 男孩的眼淚,訴說部分孩童的無奈辛酸。父母為了生活而外出,工作繁忙成為天經地義的理由。孩子無可選擇的被生下來,除了物質的滿足外,更需要的是細心關懷及成長道路上的指引。

 他在錄前十六強淘汰賽時失敗,發現媽媽第一次悄悄坐在人群中。因百感交集而淚如泉湧,但面對主持人的詢問,回答竟然是「沒有感覺」。孩子的心已經冰涼,親子關係瀕臨凍結。

 主持人勉勵他今後多用功讀書,應該以課業為重。但是缺乏親長關愛,小小年紀就爭逐於五光十色的演藝圈,反映出來的是畸形的社會問題,更令人擔心他們會誤入歧途。父母再忙碌,也應該知道必須陪伴孩子成長,畢竟,孩子才是真正的財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pst0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